利用扫描电镜对超快冷工艺生产的红锈耐候钢板弯曲失效开裂的断口形貌、显微组织和钢中的夹杂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锈耐候钢板抗弯曲性能.耐磨高锰钢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关于改善红锈耐候钢板耐磨性研究的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耐磨高锰钢沉淀强化热处理的原理、目的及工艺和时效处理对耐磨高锰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将Mn-B系高强度贝氏体钢板轧成25mm规格采用超快冷系统进行加速冷却。冷却后钢板可以获得710850MPa高抗拉强度。红锈耐候钢板中存在超标的大尺寸夹杂物诱发了弯曲变形过程中裂纹的萌生,而超快冷工艺产生的网状渗碳体和粒状贝氏体硬相组织降低了红锈耐候钢板的塑性和韧性,促进了裂纹的扩展.通过延长LF工序精炼时间和控制超快冷工艺冷却速度及提高终冷温度,使钢中夹杂物尺寸大大降低,显微组织转变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从而提高了红锈耐候钢板抗弯曲性能.对钢板St13和BH340St14和BIF340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对BH340和BIF340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分析得出,高强度钢板BH340烘烤硬化性能明显高于BIF340St13St14钢板;经过烘烤处理后其屈服强度明显提高;由于PMnSi存在,对BH340钢板有一定固溶强化作用;对高强度钢BH340进行烘烤硬化处理不能使晶粒细化;BIF340由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组成的复合强化.

但红锈
耐候钢板断后伸长率仅12.0%~13.0%。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对钢板及单向拉伸断口的显微组织、析出物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快冷条件下钢板表层可以获得广泛的板条贝氏体组织,板条贝氏体中的渗碳体分布于板条及板条束间的界面上,形成类似珠光体的片层结构,明显提高钢板强度。变形过程中,渗碳体内易生成微裂纹,降低基体组织的加工硬化能力,导致断后伸长率偏低、钢板塑性下降。